百年舊水閘門

十四份陂圳舊水閘門位置,是在大湖公園的東南角處福佑宮的右堤岸下方。民國93年7月,百年舊水閘門,公告為「歷史建築」。

 

「十四份陂圳」,是於清乾隆中葉年間,由內湖新里族莊開墾業戶林秀俊創築,從清領到日治時期,可灌溉新里族灣仔庄附近約190公頃農地,水利權歸屬林家。明治40年(西元1907年)7月,十四份圳核定為公共埤圳。當時,曾向勸業銀行貸款,作為修改水門及其他附屬建築物費用;同年的12月,竣工啟用。  (撰文&攝影 / 陳金讚)

 

公車交通資訊

【黃石公廟站】247、247區間車、284、617、617副、620、630

 

內溝溪生態展示館

內溝溪生態展示館

【生態展示館】

內溝溪生態展示館衛於台北市內湖區,隸屬於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。

館內一樓設有內溝溪流域環境地形模型(1/500比例尺)及陳列昔日內溝地區的產業煤礦、木炭、竹編等樣品和內溝當地生態圖片及標本,配合志工解說,讓參訪民眾瞭解內溝溪週邊環境及當地人文歷史和生態。
二樓係以自然生態為主題的圖書館及放映室,可播放內溝溪整治紀錄片、生態影片等,除了可讓學生吸收更多知識,更是鄉土教育的最佳題材。

【繼續閱讀】

林秀俊古墓園

林秀俊古墓園

園址為文德段四小段598-1號(民權大橋北側,臺北市公車處修理場左前方;即舊宗路二段103號南側),在民國八十年十一月,經內政部公告之第三級陵墓古蹟;建造於清乾隆三十九年(歲次甲午年,1774),基地面積有八百餘坪;坐東北朝西南方位,背倚公館山(海拔高度95公尺),面向基隆河,左青龍乃南港山脈,右白虎為五指山脈;墓園形制是傳統閩南三進式,格局開展,為現今臺北地區少見的且保存完整的清代大墓園。

【繼續閱讀】

北勢湖清代打石場遺跡

北勢湖清代打石場遺跡

位於大金面山(又稱剪刀石山,海拔高度258公尺)西南側山腰處,由環山路一段136巷底登山口上山,步行約10分鐘,即可到達;民國八十七年五月,由臺北市政府公告為「直轄市定」古蹟。此地所產含石英砂岩石條,曾提供臺北府城(清光緒八年元月動工,十年十一月竣工)建城牆石材之用。

 

【繼續閱讀】

內湖庄議場會議室

內湖庄議場會議室

  位於內湖路二段342號,係日據時期的行政廳舍,在臺北市碩果僅存的日冶時期「庄役場(區公所之前身)」建築物,彌足珍貴;民國八十八年六月,臺北市政府公告為「直轄市定」古蹟。該會議室創建於昭和五年(民19),經歷了「日據」和「民國」,依用途計有四個名稱:「內湖庄役場會議室」、「內湖鄉中山堂」、「內湖區公所禮堂」和「內湖區民活動中心」。

【繼續閱讀】

郭氏古宅(內湖紅樓)

郭氏古宅(內湖紅樓)

  本區最精緻的磚造古樓,位於文德路241巷19號;係由本區望族仕紳郭華溪先賢,建築於日治中期的大正六年(民6)間,採「中西合璧」式裝飾,配合前庭鋪設石板花園,後院周圍密植果林的「豪宅」景觀。民國八十八年六月,臺北市政府公告為「直轄市定」古蹟。 

【繼續閱讀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