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生態解說隊的隊長,在今天報告之前先問問,有去過金瑞治水園區的舉手一下,因為因為我們在解說的時候,很多住在當地社區的人都不知有治水園區,所以待會跟各位介紹到底在哪邊。
首先介紹一下,就是剛剛分享的老師,是我們生態班的班的老師,昭龍老師講到因為納莉颱風造成很大的水災,政府提出防洪計畫,經台北水利處執行生態工法,2005年完成金瑞治水園區,一般施工會用水泥做擋土牆防堵,而金瑞是採取生態工法捨棄水泥三面圍堵,且就地取材將挖出的石頭直接利用,及金瑞四面環山有樹林及溪流水池,而逐漸形成生物多樣性。此地不大,我算過大概走一圈,約300公尺,繞一圈,不用十分鐘。
我們內湖社大生態班在2013年開課招生,2015年昭龍老師希望班上能在金瑞駐點觀察,同學很納悶如此小的地方到底可以看到什麼生物?後來發覺真的有看點,當我們駐點用心觀察時,才發覺到生物的多樣性-鳥類、蜻蜓,蝴蝶、植物、、等。
跟各位講一下,金瑞到底在哪裡?我想去過的人,發覺不是那麼好找,雖然Google map有標註,但不見得到能輕易找到。它旁邊是延平郡宮及勝利羽球場,但金瑞是在山凹處,需要再走進來。從內湖捷運站沿著內湖路走到最裡面的公車總站,再走進去社區就可以到達金瑞,約需30分鐘的路程。
金瑞主要有2個水池;一大一小,繞行一圈大概300公尺左右,不用十分鐘然,若無解說員導覽,不會知道金瑞的生態是如此豐富。
我們因駐點觀察金瑞,陸陸續續出版三本生態書籍。然而我們在出書之前有做個折頁,這個折頁有人看過嗎?之前社大辦公前的架子上有擺放,可自由索取,此金瑞折頁是由5位同學及2位老師費時3個月完成,內容介紹金瑞的鳥類、蜻蜓、蝴蝶、兩棲、蝙蝠、蜘蛛及植物共七大類。之後昭龍老師告知同學說要出一本金瑞的生態書籍,希望都是由同學編寫出書,當時同學都嚇一跳,怎麼有可能,我們又不是生態老師,要如何出書?
老師希望我們將觀察到的感想用文字書寫出來,因為觀察書寫出來的東西,才是最貼近人心,像閱讀學者專家生態書籍,有時會不了解他在講些什麼,為什麼?因為他可能講的比較專業,或許比較沒有口語化,及貼近一般人的日常生活;但是我們出書的內容,是要同學在觀察觀察之後,寫出自己的感想,文字不能超過200個字,因為寫太多的話,讀者可能不想閱讀,現在是視覺時代,寫太多不想看,所以我們在每一本的書裡面,都有很多的照片,然後這些照片呢?是我們同學拍的,因為我們透過線上資料庫收集同學的照片,且同學在拍照時,都是有情感在上面,因為他們瞭解這個地方,所以說我們在2019年就出了第一本「揭開金瑞的面紗」。
第一本書出版時,同學非常高興,所以待會會跟各位報告,同學為何願意出書的原因。同學特地製作這本書的介紹影片,PO在 youtube上面,你只要輸入「揭開金瑞的面紗」,此影片有七分鐘多,可說是此書的簡介,讓我們先知道金瑞的生態全貌。
然後在2020年我們又出版了第二本書,叫做「鳥類觀察手冊」,然後我們編輯葉老師也在現場,自2019年出第一本、2020年又出一本,所以我們生態班同學很厲害吧。對不對?這些同學從來沒有寫過書也不是從事出版業相關職業,接著呢?因為我們連續出兩本書,同學很累,休息1年,然後2022年又出版了第三本生態書「蜻蜓觀察手冊」為什麼出蜻蜓觀察手冊?因為金瑞治水園區是台北首座「蜻蜓公園。
大家猜猜台灣大概有幾種蜻蜓?100種? 200種?
目前是162種陸續持續中,然而在金瑞我們觀察到將近72種也是在陸續持續中,所以將近快一半了,但是蜻蜓,他不是一次,這70幾種蜻蜓全部飛出來,而是可能2月、3月、4月等陸續出現。可說每個月會有不同的蜻蜓出現,所以說我們同學為什麼會樂此不疲,因為可以看到不同的蜻蜓飛行在金瑞園區,而且蜻蜓比鳥類容易觀察。在生態解說時,會告訴學員觀察鳥類及蜻蜓的時間,像鳥類是上午6-9點及下午4-6點出現機率高;而蜻蜓是上午10-14點。然而在今年預計2025年10月要出第四本書「植物觀察手冊」,讓各位更了解金瑞的植物與生態的關聯性,然後再來,預計2027年要出1本蝴蝶的關察手冊。
為什麼生態班的同學願意投入出書的任務?昭龍老師說你們從來沒有寫過一本書,對不對?因為自己要寫一本書,是不是很難?若完成出書各位的姓名會在上面,如古人所說「名留青史」,若是個人要完成一本生態書,可能需要十年,我們是採取分工合作,每位同學認養3-5個物種,1種也可以,然而有同學很擅長照相,可接照片上傳至資料庫,方便編寫同學取用,先討論如何定稿,我字要怎麼寫,要怎麼編輯、要怎麼做,因為有範本之後,同學就有依據了。因為如果說要你自由發揮寫文字稿,真的會不知如何下手,有這種依據之後就容易下手,最重要就是觀察者的敘述,因為這個很重要,一本書有沒有生命,就看文字與物種是否有情感連結,因每個同學都先觀察半年,半年之後才寫觀察文字稿,再至強大的照片庫,選出適合的照片放在書上,生態書上的照片非常重要,因文字敘述只是引導,透過生動的照片,讓讀者能身歷其境,有圖憑證才能更認識生物。
有看到右下方照片嗎?其實蜻蜓有個曲折的愛情故事,請各位猜上面跟下面哪一隻是公的?覺得上面那隻是功德請舉手!有將近超過三分之一,覺得下面那一隻是公的。其實供的是上面那隻
蜻蜓是公的,蜻蜓在繁殖時,公蜻蜓會在水池巡弋占地盤,等待母蜻蜓出現,公蜻蜓先用尾巴勾住母蜻蜓,此時母蜻蜓的尾巴捲起來,貼到公蜻蜓的腹部與精子結合,此時有如愛心的形狀,是不是有如
曲折的愛情故事。公蜻蜓的精子原本是在尾部,牠會先將精子移至腹部,才能用尾部的攫握器勾住母蜻蜓,完成傳宗接代的任務。所以各位,知道如何分辨公母蜻蜓,對不對?所以我剛才說的就是觀察者的敘述非常重要的。
你看這本書上面寫的,紫紅蜻蜓,首先用照讓讀者認識紫紅蜻蜓,及辨別的重點在哪裡,其實蜻蜓有160多種,牠的顏色很多種,像腹部紅色的大概佔了十多種,所以細節很重要,要如何辨識蜻蜓,照片是關鍵,所以書上的蜻蜓照片,會覺就在你面前飛了,你每天看一次就可慢慢認識牠了,再透過文字敘述更能分辨類似顏色的蜻蜓。我們目前在外面看得到的,都是公的比較多,因他活躍在水池上,母的都在棲息在林間,帶要繁殖時才會出現在水池周遭。
觀察熱誠非常非常重要,因為1個小小的水池,我們同學可以從早上九點到12點,為什麼呢?因為是觀察熱情。
第一個,你一定要去現場去走訪,然後觀察的時間很重要,什麼時候蜻蜓會出來,越中午越活躍。
第二個,你一定要帶望遠鏡、帶相機、防曬設施,及點心肚子餓了可以吃,對不對?
最後要感受,五感很重要,為什麼呢?你要用眼睛看、耳朵聽、鼻子去聞聞、用手去接觸葉子、樹幹、等,最後要用心去感受,此時會有生態療癒的效果,真的用五感觀察,會讓你身心整個通暢,我們同學覺得每次觀察之後,整個心情都非常愉快。
然後物種名稱不重要,因為你不用記得物種什麼名稱,只需觀察牠就可以了,最重要的是要跟生態產生情感連結,因為你有連結之後,你才會覺得生活樂趣,如觀察蜻蜓在做什麼事情,如何尋找食物、、等。
最後,我們在開始生態解說的時候,先成立工作小組,然後再做解說訓練,我們從2020年開始做解說活動,我們同學有接受電台的生態訪問,及參加羽林公司podcast節目,在2023年成立了金瑞解隊,社大說希望透過解說隊,可以讓更多人來了解金瑞的生態,金瑞經過近一年的改裝,在去年11月「金瑞田嬰小屋」完工,金瑞治水園區邁進新的旅程。
「金瑞田嬰小屋」建築;及蜻蜓造型的涼亭,及步道是可讓你精神放鬆的好地方,也是我們內湖的綠寶石,更希望各位參加金瑞解說活動,更能了解金瑞治水園區生態的豐富。謝謝大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