游彌堅

曾經擔任臺北市第二任市長的游彌堅,原名柏,字彌堅;明治三十(西元 1897 )年 十月二十一日 ( 農曆九月廿六日 ),誕生於內湖庄新里族灣仔的農家,排行為長。祖籍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二都秀篆,係來臺第六代裔孫;世代務農,至祖父紅寬,曾擔任地方「保正」職務,熱心服務鄉里。父名石能,字頤康,從事農業外,亦兼營雜貨店;母姓林名銚,出身於南港書香家庭。

彌堅童年,被同伴暱稱為「大目仔」、「大頭仔」;青年時,又被戲稱「雞歸仔仙(吹牛大王)」。青少年時期,跟隨同鄉莊根茹漢學老師及母舅林雲龍習經史古文辭,天賦異稟,過目即誦,贏得「神童」美譽。歲十三時,方入松山公學校就讀一年級;由於成績優異,接連跳級,在大正三(西元 1914 )年三月畢業;當時,年紀已有十七了。隔月,旋即考進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,習師範部;在校期間,各科成績特優,破例於大正七(西元 1918 )年三月,以全校第一名佳績畢業,名噪士林,傳為佳話。

因師範畢業成績優異,被校方留任於附屬的艋舺公學校,執教兩年;大正九(西元 1920 )年四月,請調返回母校松山公學校服務。三年後,調昇臺灣總督府成德學院,任教諭工作一年。大正十三(西元 1924 )年春,彌堅負笈東瀛,進入日本大學專研經濟;寒暑假期間仍不忘返臺,參加「臺灣文化協會」演講等活動,欲喚醒臺灣民眾的社會意識。昭和二(西元 1927 )年,學成歸來,隨即別離妻兒,隻身潛往北平;為避開日本特務耳目,遂易名「彌堅」,並斷絕家人音訊,以免受連累。

彌堅初到北平,市街生疏,舉目無親,委身受雇於印刷廠工作。民國十八年,轉赴南京,擔任三民中學英文教職;偶識軍事學家蔣方震(百里),推薦彌堅加入中國國民黨,並介紹到中央軍官學校任少校政治教官職。由於蔣氏與王受慶將軍為莫逆之交,熱心撮合王將軍胞妹王淑敏,終於在民國二十年,彌堅再續絃;當時,游母林銚由許實表妹陪同,前往參加婚禮。婚後,彌堅改任稅警總團軍需處長。

民國二十年,發生「九一八事變」,日本軍隊強佔東三省。隔年三月,國際聯盟調查團來華,我方首席代表顧維鈞奉命接待;為求任務圓滿,亟需一位中、英、日文均流利,且熟悉日本政情者當秘書,蔣王兩人聯名推薦;彌堅掌握隨行參加赴瑞士日內瓦國聯會議良機,一展長才,深獲顧氏倚重。最後,國際聯盟一致譴責日本侵華行為,並支持中國國土之完整性。任務完成後,隨顧氏任駐法大使館秘書;公暇之餘,並進修巴黎大學。為兼顧家務,於二十三年冬天,辭職返國,續任兵工署應用化學研究所總務科長;翌年,轉職湖南省財政廳視察,兼任湖南大學教授。二十六年,彌堅調任湖南邵陽(寶慶)稅務局長;到職後,多所釐革,如取消包稅制度,改為直接稽徵,稅入倍增,榮獲尹任先廳長讚賞;因此,調昇財政廳第一科科長。

民國二十八年辭公職,赴香港擔任華僑實業公司協理兼緬甸仰光分公司經理;經常往來雲南、緬甸、香港間,運補戰時物資業務。三十年二月,一些流亡在重慶地區的臺籍革命志士,成立「臺灣革命同盟」,積極展開活動,敦促政府堅持收復臺灣政策,彌堅被推舉為常務委員。同年耶誕節,日軍攻佔香港,彌堅正在當地;為掩護官員內渡,遂混入難民隊伍中;未料,於深圳被日軍憲兵隊攔截,獨受審訊,鞭打逼供,酷刑重傷。脫險後,暫住雲南昆明;隔年,再移居重慶。

民國三十二年初,受任財政部花紗布管制局總務處長,兼視察室主任及總電臺臺長三要職。同年五月,政府為未雨綢繆,於中央設計局之下,成立臺灣設計委員會,彌堅奉聘當委員;尤於臺灣光復後的財經措施,更是多所獻策。

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十五日,日本天皇裕仁親自廣播投降詔書,願意接受聯合國「波茨坦宣言」,大戰終告結束。彌堅屬於第二批來臺接收的要員,係以臺灣區財政金融特派員身分,返臺辦理接收事宜。十月十七日,方抵達基隆港時,由於內湖鄉親父老,在先前就已從報章獲知,群聚碼頭,熱烈歡迎,盛況空前。彌堅從人群中迅速的找到雙親,急忙趨前,跪泣不已;旁觀者,為之動容。返抵內湖故鄉時,鄉里為他張燈結綵,演戲辦桌,舉行盛大的歡迎會。

民國三十五年三月,彌堅接受行政長官陳儀派任台北市第二任市長,距台灣光復僅有四個多月而已;當時,市區滿目瘡痍,殘垣斷壁,道路幾乎無三里平,經濟蕭條,稅源枯竭,百廢待舉。彌堅勞心策劃,四年如一日,市政漸復舊觀。三十六年,擔任台灣省教育會理事長,當選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;三十七年,兼任台灣省政府委員。三十八年,中央政府遷臺;彌堅經手政務,益加繁忙,心疲力倦,五上辭呈,終於,在三十九年二月五日,獲得交卸職務。此期間,並兼臺灣大學經濟學教授,又應邀擔任淡江中學董事長兼校長。

彌堅辭卸臺北市長之後,仍任省政府委員、國民大會代表、台灣省教育會理事長,並被聘任為行政院及中國國民黨中央設計委員;民國四十二年,應美國國務院邀請,赴美作教育考察三個月。事後,又轉往歐洲代表我國聯合出席國文教科會議,並順道考察各國之教育政策,寫成考察報告,並對國內教育提出改革建言。

民國四十三年,彌堅曾擔任臺灣紙業公司開放民營後,首任董事長;之後,轉任泰安產物保險公司董事長;亦擔任過東方出版社董事長。晚年,關注教育、體育和觀光事業,熱心社會公益,續任國語日報社董事長、世界紅卍字臺灣分會會長、國際扶輪社臺灣港澳區監督及臺灣觀光協會會長,推動臺灣觀光事業不遺餘力,故有「臺灣觀光事業之父」之雅號。

民國六十年十二月十二日中午,彌堅因心肌梗塞而逝世於台北寓所,享壽七十五歲。育有四子,長子並茂(元配所生)、次子敬熙、三子宗熙、四子復熙,一門俊傑,各有所樹。彌堅一生當中,從青少年時期的家世寒微,苦讀完成學業;之後,進入社會,擔任教職工作,因生活在被殖民環境裡,愛國愛鄉,義不帝秦,投奔祖國;在中國大陸期間,人生地不熟,憑著實力,因緣聚會,苦幹出頭;返台從事市政,全心戮力,政績昭然;卸下公職,轉為熱心公益,造福桑梓;公而忘私,足為典範。

參考書目:

1. 〈先君游公彌堅行狀〉

2. 《臺北文獻》直字第六十八期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民國 73.06.25 出版

3. 《臺北市志卷九人物志 宦績篇》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民國 77.06 編印

4. 《松友會刊》第二期 社團法人臺北市松山區松山國民小學校友會 民國 88.08.20 發行

5.   圖 《陳金讚》提供翻拍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