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小河治理看生態永續與文化保存

內湖松山、南港、汐止社大 自然學程講師

荒野保護協會 汐湖連絡處負責人

2023年基隆河守護論壇 小河域治理議題召集人

前言

    小河流域不僅是物種基因寶庫,也是常民生活的場域,

護岸工程若使用大量筆直水泥來建造,雖然有效防止了土壤流失

卻破壞了流域生物的棲地和生態廊道也消滅在地水岸文化資產。

觀察野溪整治 水涵養變少滯洪功能變差物種變少水質變差

缺乏在地感情、、、,這些問題需要一段時間的追蹤觀察比較,

市府需要落實施工前後的調查和檢討,因為民眾的冷漠和認知不足,

看似美侖美範的河岸,配合政府扮演溪流殺手,一條條的「溪流」開腸剖肚,變成穿上制服的「水溝」,甚至正在斷絕許多物種的後代。

壹、特色自然景觀消失

    ․ 溪流曲折寬窄拉直變水溝

    ․ 石壁潭或石門景觀破壞

    ․ 河道變窄, 低灘青青河畔草消失

貳、原生態消失

    水岸植栽營造鳥語花香,蝴蝶飛舞的社區,優先考慮在地容易維護的品種,觀賞植物、蝴蝶食草和蜜源植物、誘鳥植物、民俗植物、

   在地原生水岸植物、、、。

  1. 棲地體檢

    ․ 以水體為家的動物

    ․ 以溪岸為家的動物

    ․ 以濕地為家的動物

    ․ 以箱涵為家的動物

    ․ 熱點管理

  2. 基因交流陸橋

  3. 洄遊廊道

  4. 繁殖廊道

  5. 飲水路徑

6. 流域維護管理

  7. 污水處理規劃

  8. 防汛抗旱設施

參、文化資源消失

   文化地景消失,喪失在地人與溪流的特殊文化與情感記憶,

原有河岸被溪水雕塑的地形景觀及生痕化石、黃蠟石、、、完全剷除,

    穿上外來石塊。

在地水岸文化,在制式規劃下變成穿上制服的水溝和北方宮殿式的建築。

  1. 在地特色地景:石碇、古圳、古橋墩、、、

  2. 水岸文化:港口、渡口、水岸人家、水車、取水碼頭、洗衣、

     捕魚、放牛、、、

  3. 流域產業:樟腦、染布、煤礦、線香、玻璃砂、、、

總結

1. 小河治理需跨域討論

    工程規劃將增加生態及文化層面的友善設計,

由生態專家盤點生態熱區,文史專家盤點特色文資,

成立監督平台也可以邀集生態界、文化界與工程界共同討論,

能讓流域設計更永續,讓我們的城市更邁向文明。

2. 小河流域整治評估與復育

․ 生態復育與永續:恢復被人類破壞的物種熱點棲地,

    例如:蟲魚、蝦蟹、螺貝、龜鱉和鳥獸。

     達到生態永續生存與利用,

    例如:吃農業害蟲的蜻蜓、螢火蟲、青蛙、燕子、蝙蝠、、、,

          魚蝦貝類水產利用以及背後完整的食物鏈。

․ 文化保存與活化:以工程手段保存或營造文化亮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