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湖公民會館

內湖公民會館

臺北市第一座具有古蹟身分的公民會館,去年在內湖盛大開幕了!為落實「公民參與」理念,臺北市政府民政局選擇內湖公民會館,作為第一個以「參與式預算」概念推動執行的案例,推出由全民共同打造、符合居民期待的內湖公民會館!

內湖公民會館是臺北市第7座公民會館,創建於1930年代,前身為日據時期內湖庄役場 (如同今日之區公所) 會議室,因見證內湖地區近代發展,保有日據時期建築裝飾主義風格特色,民國88年由臺北市政府公告為直轄市定古蹟。內湖區公所特別保留了當初「庄役場會議室」設置目的,為提供居民開會、活動場所的歷史意義,將此棟古蹟規劃作為同樣是服務居民的「公民會館」加值使用;古蹟會館在歷經80年的時空轉換後,如今定位為民眾論壇及研討的空間,別具歷史意義。另一方面,更期待公民會館能成為地方情感的連結點,藉著時代建物的保存,不但喚起當地老一輩居民塵封的歷史記憶,也讓新一輩的年輕人有機會和空間瞭解地方文化歷史。

內湖公民會館開館之前,為了讓市民能夠親身體驗「全民參與」的力量,內湖區公所透過實地訪查、問卷調查、會館吉祥物i-voting、校園巡迴等方式,成功地在「內湖公民會館」臉書粉絲團募集了3千多位粉絲加入,並順利地招募了40位志工朋友組成志工團隊加入服務行列,由熱愛內湖的朋友共同組成的「湖因夢志工團」,象徵內湖因為有夢及在地深耕的永續精神,期待公民會館未來營運後,能符合居民的需求,並成為凝聚居民在地情感的場所。

同時,透過跨領域的合作,除結合內湖在地學校資源、內湖各行政單位,以及內湖各民間團體的協助外,更加入民眾參與的能量,打造成為一座「全民的」會館!開幕當天邀請了內湖仕紳耆老及貴賓出席外,並由柯市長進行揭牌儀式,正式打造內湖公民會館成為參與式預算的基地。

開幕後系列活動隨即展開,11-12月聖誕節系列活動,更打響了會館的知名度,系列活動包括手作聖誕節小物、古蹟走讀等活動,最後在古蹟聖誕趴為活動帶來高潮;今年1月份舉辦新春揮毫活動,2月份舉辦夜弄土地公燈籠系列活動,讓民眾能夠動手參與創作發揮創意,帶動參與的能量,做為內湖區公民參與的基地!

為結合文化走讀及創意手作元素,分別在元宵節、母親節及父親節推出了手作牛奶罐提燈夜遊土地公廟、手作祈福御守碧山巖祈福趣,及父親節袋袋相傳郭子儀紀念堂走讀活動,帶領民眾深度的瞭解內湖百年的古蹟與歷史。

為讓民眾能夠跟上數位時代的潮流,於參與走讀活動時,能用手機影像記錄過程並製作影片,內湖公民會館於4月10日起,利用週日下午邀請名師舉辦了7堂手機拍攝短片製作課程,教導民眾用影片說故事,透過淺顯易懂的課程,鼓勵民眾記錄社區故事,進而了解自己所處社區的文化、環境與需求,透過民眾最真誠的感動力和生命力,共同描繪社區未來願景。

除了學習拍攝短片,內湖公民會館更是「參與式預算的基地」,藉由手機課程教學與社區民眾一起討論友善社區創意方案;過程中,由內湖區公所安排充滿朝氣的參與式團隊,讓區民與社區間創造更多對話,進而了解民眾關心的社區議題,社區內需要關懷的族群或社區的不安全點,進而提出創意提案,讓參與式預算的精神於社區逐步落實。

內湖公民會館是一座多功能的場館,八月份起與公共電視合作推出「古蹟涼夏電影院」,八月份每周二、四、六下午,連續播放12場公視優質電影,讓古蹟會館成為認識內湖、愛上內湖的第一站,並成為公民參與的秘密基地,大家的創意自由揮灑,創造更多超乎想像的全新體驗,歡迎各界都能來內湖公民會館,感受「全民參與」的無限威力!

夜弄土地公燈籠DIY

內湖公民會館啟用儀式

參與式預算推廣教育大合影

父親節袋袋相傳活動合影

文․圖/ 黃穗蘋(內湖公民會館 館長)